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深基坑开挖周边土体沉降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19 11:5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基坑开挖是工程施工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土木工程在进行基坑开挖时,着重关注基坑开挖施工的安全性,确保建筑基坑的稳定性,同时还要保证基坑周围的土体不会出现影响基坑工

基坑开挖是工程施工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土木工程在进行基坑开挖时,着重关注基坑开挖施工的安全性,确保建筑基坑的稳定性,同时还要保证基坑周围的土体不会出现影响基坑工程质量的位移,以形成完整量化的基坑开挖施工技术方案[1-3]

在软土等不良地基土的地区,一旦基坑稳定性遭到破坏,周围土体就会产生滑坡和崩塌[4]。本文利用有限元模拟软件建立模型,模拟在加固支护下,基坑在开挖中地表土的沉降规律,并根据地表土沉降规律总结出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土沉降的影响范围。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场地东侧紧邻连通港河流,场地地貌单元属长江一级阶地,场地原为农田区,场地地势多种多样,地面标高21.7~22.7m,相对高差约1.0m。地下1层占地面积1.6万m2,地上2,29,30,32层总面积13.84万m2

受精卵孵化所用海水经过两级沉淀过滤并消毒后,通过砂滤罐,再经200目过滤网袋过滤进入培育池,并投放8mg/L的EDTA用以络合重金属离子。水温控制在18℃,盐度28.6‰,除了适宜的温度、盐度等基本水质条件外,充足的溶氧是提高孵化率最重要的因素,对虾受精卵为沉性卵,密度稍大于海水,静水时沉入水底,动荡时才悬浮水中。静水中卵粒沉于池底,极易造成局部缺氧出现死卵。由于激烈充气会损伤受精卵,充气强度需弱一些,但溶解氧不低于5mg/L。为防止孵化过程局部缺氧,需定时翻卵,每2~3h翻卵一次。受精卵经过30h左右孵化出无节幼体,孵化率在90%以上。

根据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结合地层的沉积时代、成因特征,将场地土划分7层组17个亚层。其中第①层为素填土; 第②层组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的粉质黏土、冲湖积的淤泥质黏土夹粉土、冲积的粉质黏土、粉土、粉砂互层;第③层组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成因的粉质黏土层; 第④层组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成因的粉质黏土、碎石土;第⑤层组为上第三系粉砂质泥岩; 第⑥层组为白垩—第三系泥质粉砂岩;第⑦层组为三叠系灰岩,下伏基岩为上第三系粉砂质泥岩、白垩—第三系泥质粉砂岩和三叠系灰岩,具体分布如表1。

表1 各岩土层的分布 单位:m

地层名称 埋深 厚度①素填土 — 1.0~4.0②1粉质黏土 1.0~4.0 1.0~7.0②2淤泥 2.2~7.2 1.2~8.9②3黏土 5.6~12.4 1.4~7.5②4淤泥质黏土 9.5~16.1 0.6~4.3②4a淤泥质黏土 12.0~18.2 8.3~17.7②5黏土 24.6~30.08 1.5~9.2③1粉质黏土 29.8~34.5 1.3~6.5③2粉粘夹碎石 31.8~42.0 5.0~34.1③3碎石土 32.8~39.7 1.3~4.8③3a粉质黏土 39.7~57.3 3.9~24.4④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63.7~70.4 18.4~27.5④2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56.8~68.0 1.4~14.8

工程场地的上层水位埋深0.46~1.67m,标高22.22~24.46m,上层滞水无统一的自由水面,其水位随季节性降水变化、幅度不一,在雨季时对基础施工有较大影响; 承压水埋深5.72~8.40m,标高16.48~18.74m,水流量主要由扬子江侧向径流补给,与长江的水力密切相连。根据武汉地区的区域水文和地质资料,其年变化幅度为3.0~4.0m。地基基础位于稳定的地下水位以下,地下水产生的浮力较大,施工期间降水方式可采用井点降水法或明沟排水法。

2 基坑开挖技术

2.1 施工工艺

2.4.2 基坑开挖

2.2 施工方法

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传承中华文明之优势,就必须重视民间美术这项艺术的传承工作。高校作为民间美术传承的重要力量,须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重视。

先由机械开挖至槽底设计标高500mm以上,后采用人工(或机械加人工)清土至要求的基底标高。由于工程现场土质情况较差,对于基坑的基础梁、承台、独立基础等部位的开挖,要求按照1∶0.5的坡度放坡开挖,基坑两边均留出400mm施工工作面。对于电梯井和筏板等基坑开挖较深的部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放坡系数不小于1∶1和工作面的大小。

2.3 基坑清槽

(1)机械开挖土方后,根据工地现场的施工情况选择独轮车或小型挖掘机运送挖出的土方。运送过程中,随时跟踪测量基槽的标高参数,检查基槽坑壁和边坡的稳定性状况,防止超挖发生坍塌事故。

静态吸附测定:准确称取已预处理树脂5.0 g于锥形瓶中,称取0.1 g玫瑰茄冻干粉末,用蒸馏水稀释至100 mL,520 nm下测其浓度C0。将锥形瓶置于恒温振荡器上30 ℃、100 r/min振荡24 h,待充分吸附后,抽滤,得滤液的浓度 C1,吸附率α=(C0-C1)/C0×100%。

图3为开挖至-3.0m时模型位移云图,图4为开挖至地下-4.5m时基坑变形云图,该工况为基坑支护的最后阶段。可以看出,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基坑周边土体的变形值也在逐渐增大,但在内支撑等支护结构的支持下,基坑处于稳定状态,满足稳定性要求。距基坑边缘6m距离处沉降最大,随之逐渐减小。

(3)修整槽边,清除槽底土方。

2.4 施工要点

2.4.1 施工前准备

基坑开挖前,先修筑坡道作为工作面,为开挖土方和进出的装土车提供便利。运输土方的车辆主要有自卸车和人工手推车。

选取的模型底边施加固定约束,顶面设置为自由边界,侧面设置为法向约束,支护桩设置为扭转约束。按重力状态考虑土体的初始应力状态,为方便计算不考虑地下水及周边环境的影响。

基坑测量放线→开挖导沟排水沟→机械开挖至槽底设计标高500mm以下→开挖土方→修整边坡→底板垫层施工→基础梁混凝土浇筑→土方回填→基槽夯实。

土方开挖时,基坑土体厚度保留在150~300mm。验收后进行人工修整。开挖过程中,对可能发生过度开挖的土方,基坑回填部分填料至设计高度。土方回填时,根据基础土壤的类型选择回填土方材料,如果基坑施工要求较高,也可用碎石进行填充。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分层压实。雨季施工时,注意基坑开挖要分层分段进行,开挖与垫层施工相结合,并布设排水沟。排水沟用混凝土施工将其硬化处理。同时做边坡的防护措施和坑底的排水施工。

3 数值模拟分析

3.1 模型基本假设

3.2.4 基坑土方开挖设置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1 模型尺寸

步骤6 对加权超矩阵W=(wny)N×N进行稳定处理,即计算矩阵W∞的列向量即为各指标的稳定关联权重,令

土方开挖的基坑宽5m,基坑深4.5m,支护桩长6m,模型长度取50m,模型高度取30m,网格划分如图1。

图1 基坑网格划分

3.2.2 初始应力状态及边界条件的设置

临床中脑梗塞也成为缺血性脑卒中为一种常见脑疾病,好发于45~70岁人群。该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偏瘫、麻木、语言不清等具有起病急、病情复杂等特点,需要尽早治疗。笔者在临床应用中发现采取复方胆滴丸治疗脑梗塞疗效显著,因此将资料整理如下,旨在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方法参考。

3.2.3 本构模型的选择

土体采用2D平面应变单元摩尔-库伦准则,增加土体及支护结构选用的本构模型。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基坑的二维模型[6],模拟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假设开挖基坑周围土体为理想的弹塑性土体,且土层分布均匀;假设基坑周围的桩基础和锚杆维护结构共同作用,且均匀分布[6];为使计算结果更加简化,本文不考虑地下水的影响,也不考虑基坑周围的施工环境条件及工人施工工艺的影响。

模型中的基坑开挖顺序按照分层开挖、分段开挖、先撑后挖、随挖随撑的支护方式进行加固,先把初始应力场及位移恢复初始值零状态,再施工支护桩,最后分层、分段开挖、支护至坑底设计标高。分3层开挖,开挖深度分别为 1.5,3,4.5m。

3.3 计算结果

图2为开挖至-1.5m时模型位移云图,通过模型分析提取沉降位移云图,分析基坑在开挖阶段的位移沉降规律。基坑周围土体出现下沉趋势,坑底土体出现隆起现象。

2012年~2017年在信息素养主题研究发文10篇及以上单位共有33家,从其分布看到,如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北京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石河子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通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等诸多高等院校是近6年来研究信息素养主题的主力单位,特别是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共16家,占据48%,也可以表明我国目前研究信息素养的核心作者群、核心机构也分布在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内。

图2 开挖至-1.5m时坑外地表沉降

(2)对基坑内开挖不到的边角部位,由人工修整开挖,并把土方堆至机械开挖半径以内,保证基坑施工进度一致。

图3 开挖至-3m时坑外地表沉降

图4 基坑开挖至-4.5m时地表沉降

由图2~图4可知,两个开挖阶段的地表土沉降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下凹型”,且随基坑开挖深度的逐渐增加,坑外地表沉降的大小先逐渐增加而后逐渐减小,而最大沉降值出现的位置并不是靠近基坑的边缘处,而是距离基坑边缘有一定的距离处,且随着开挖进度逐渐增加其位置距基坑边缘越远。

(1)基坑开挖至地下-1.5m 时,检测地表沉降值最大为-1.03mm,距离基坑边缘5m 处的位置。

本文使用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式对票务系统进行构建,首先,票务查询系统的所需要的数据是通过爬虫抓取,由于票务数据的实时性,所以对票务数据的更新不能间隔过久,但是由于数据量较大,也不能过于频繁地对所有的票务数据进行更新,于是将用户分为普通用户和管理员用户,将数据更新操作限定为只有管理员可以进行,以此来避免普通用户误操作引起的服务器占用过多的问题。

(2)基坑开挖至-3m 时,监测坑外地表沉降的最大值为-1.07mm,距离基坑边缘9m 处。

(3)当基坑开挖至基坑底部时,坑外地表沉降最大值为-1.66mm,距离基坑边缘10m 处。通过模拟模型中的计算结果,绘制地表土沉降曲线图,本文重点分析基坑在开挖阶段坑外地表土体的沉降规律,如图5。

图5 坑外地表沉降曲线

由图5可知,该工程施工基坑的沉降影响区主要在距离基坑外边缘的0~20m处,在距离基坑外边缘20~40m的位置处于次要影响区。

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统筹开展全国生态保护与修复,全面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坚决查处生态破坏行为。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限期进行整治修复。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4 结语

(1)基坑施工时,需从基础土方的开挖与基坑坑壁和坑底的支护两个方面进行施工管理。

(2)土方开挖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进行。

(3)开挖施工要注意基坑开挖的安全性,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及周围土壤不能发生任何影响基坑质量的位移。

(4)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地表土沉降规律进行总结,基坑沉降影响区主要在距离基坑外边缘的0~20m处,在距离基坑外边缘20~40m的位置处于次要影响区。

参考文献:

[1]陈学根,周爱兆,王炳辉,胡远.基坑降水引起坑外建筑桩基均匀沉降的计算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23):199-205.

[2]田野,赵斌.含淤泥质粉质黏土层基坑的监测与模拟分析[J].四川建材,2019,45(8):76-79.

[3]严登平.周边既有建筑物对基坑变形性能的影响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9.

[4]李焕焕,高路皓,高治,等.厚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设计与监测分析[J].施工技术,2015,44(8):114-117.

[5]谯勇军,柯结伟,庞有师,等.基坑开挖过程中多撑式支护结构变形研究[J].土工基础,2014,28(6):67-72.

[6]黄献文,周爱兆,刘顺青,李承超,程莹.双排桩-连拱式组合结构受力机理分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3(1):106-112.

Research on soil settlement around deep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

HUANG Liuxin1,CHEN Xuegen1,ZHOU Aizhao2,HUANG Xianwen2
(1.The 3rd Geological Brigade of Jiangsu Geological & Mineral Bureau,Zhenjiang 212001,China;2.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njiang 212005,China)

Abstract:The monitoring of surface soil displacement during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stability of foundation pit.Accurate foundation pit monitoring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collapse of foundation pit soil and avoid accidents.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technology,then uses th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to establish the two-dimensional model of the foundation pit,simulates the excavation process of the foundation pit,analyzes the settlement of the topsoil during the excavation of the foundation pit,and summarizes the foundation pit.The maximum affected area and the secondary affected area of the external topsoil settlement caused by excavation.

Key words: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soil sett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中图分类号:TU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9900(2020)01-0083-04

DOI:10.19733/j.cnki.1672-9900.2020.01.26

[收稿日期]2019-10-10

[作者简介]黄留新(1963-),男(汉族),江苏镇江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相关设计及施工管理工作。Email:994310735@qq.com

(责任编辑:王艳肖)

文章来源:《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网址: http://www.skxygcjs.cn/qikandaodu/2020/0519/375.html



上一篇:基于MIKE11模型构建的流域现状年水量水质模拟
下一篇:基于传递系数法的岸坡稳定性分析——以某电站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投稿 |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编辑部|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版面费 |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论文发表 |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