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栏[05/19]
- ·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数[05/19]
- ·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收[05/19]
- ·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投[05/19]
- ·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征[05/19]
- ·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刊[05/19]
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达到23处 为全球水治理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中国拥有23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为全球水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跨越千年,守护河流安全 国际排灌委员会第71届执行理事会前不久宣布,中国申报的福建天宝皮、陕西龙首区银螺古灌
中国拥有23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为全球水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跨越千年,守护河流安全
国际排灌委员会第71届执行理事会前不久宣布,中国申报的福建天宝皮、陕西龙首区银螺古灌区、浙江白沙溪36堰、广东桑园围成功入选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目前,中国拥有23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地,成为世界遗产项目种类最丰富、分布范围最广、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
中国灌溉工程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成立于1950年,是在灌溉、排水、防洪等领域进行科技交流和应用推广的专业国际组织,其成员包括80个国家和地区委员会,涵盖更多领域。占世界灌溉面积的 95% 以上。
2014 年,国际灌溉与排水委员会制定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旨在为可持续灌溉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和启示。目前,世界水利工程遗产地总数为105处,覆盖五大洲16个国家。过去,列入名单的中国灌溉工程包括四川都江堰、广西兴安岭渠、湖南新华紫雀界梯田、内蒙古河套灌区。
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秘书长阿什温·潘迪亚表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必定是灌溉农业发展的里程碑,其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工程规模、引水、灌区等引领项目时代,为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增加粮食增产、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做出了突出贡献。 “以中国水利工程为例,世界水利工程遗产项目在建设年代往往是创新或奇迹的代名词,为当代水利工程理论与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帮助和深刻的启示。”
中国成功入选的灌溉工程均具有上述特点。例如,天宝碑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咸水和淡水储存工程,距今已有近1300年;龙首区银洛古灌区开创了井渠法,促进了后续隧道施工和水利工程理论与方法的发展;白沙 从最上游到最下游,西三十十堰堰全长45公里,落差168米,在项目规划和建设规模上处于领先地位。
在潘迪亚看来,中国古代灌溉工程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对当今灌溉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启示价值。一些遗产仍然发挥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天宝碑的建设使用鹅卵石、条石等材料,注重生态环境。龙首渠印洛灌区重点治理盐碱地,减淤减卤,改善区域生态;桑树用于桑园。基本的鱼塘循环农业模式促进了桑树种植、蚕桑、航运贸易、龙舟赛等活动,对当代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这也是当下中国传统智慧和发展理念的体现。”潘迪亚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和经验值得国际社会借鉴。
中国水治理经验为解决水利瓶颈问题提供借鉴
位于杭州钱塘江南岸的中国水利博物馆,采用宝塔和亭台一体的设计,犹如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水晶宝塔。 Pandia 和国际灌溉和排水委员会执行主任 Harish Kumar Vama 都曾访问过。在他们看来,建设这样一座专业化、高标准的水利博物馆,表明中国高度重视弘扬水利精神,传承水利文化,促进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 “它使人们深刻认识到水利与文明延续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关系”。
中国古代在几千年的治水实践中,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和设施,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现在,中国正谋划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和工业扶贫,着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符合中国农业灌溉和农业发展的需要。排水实践和当前世界排灌发展趋势。”
“十三五”期间,我国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有效防治水旱灾害,成功实现粮食和粮食的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潘迪亚认为,中国在扶贫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高科技排灌方式的推广也必不可少。
在河南省商水县,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采用物联网控制、智能灌溉等技术。农民只需查看数据,即可查看旱地,远程操作灌溉;在江西省福州市东乡区户胥乡,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使原来跑肥水的低产田变成了保肥保水的高产稳产田;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已建成6.8万亩高效节水人工草地,喷施高效节水灌溉,每亩用水量仅为漫灌用水量的1/10...
“中国在排灌作业中运用无人机、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先进技术,通过高新技术优化农业排灌,为解决全球贫困中的水瓶颈问题提供有益借鉴还原过程。”潘迪亚说。
中国是全球水治理的重要参与者
文章来源:《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网址: http://www.skxygcjs.cn/zonghexinwen/2021/0707/1121.html